
人物名片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
李海龙,承德市凯业轻小型汽车修理有限公司维修工、汽车维修技师。20多年从事汽车维修工作,本着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”的执着追求,从当年跟着师傅递扳手的学徒成长为汽车维修高级技师。2023年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。

人物速写
在承德市凯业轻小型汽车修理有限公司的维修车间里,当第一缕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洒落在斑驳的地面上时,李海龙的身影也出现在工位旁,他中等身材,目光始终坚定而自信。“我虽然只是一名汽车修理工,但从没有觉得工作卑微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只要肯沉下心钻研,普通岗位也能创造不普通的价值。”这是李海龙时常挂在嘴边的话,而“执着坚守,追求卓越”,是他20多年职业生涯最鲜明的人生底色。

扎根一线
以苦为乐练硬功
“没有考上高中,总不能在家啃老,得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。”2004年考试落榜的李海龙带着这份迫切,来到承德市凯业轻小型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开始了汽车维修生涯。“当时就想着,既然入了这行,也许就会这样干一辈子,那总得干出点模样来。”白天,他寸步不离地跟在师傅身边,仔细地观察,不懂就问。师傅看他肯学,也就认真地指导他,耐心地给他讲一个个零部件的作用,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在哪,亲自示范拆装。晚上回到宿舍,他拿着师傅给的几本修车的书籍,翻来覆去地看,结合白天所见,研究原理。

李海龙给工友传授维修经验
那时的维修车间,冬天没有暖气,金属工具握在手里像冰锥一样刺骨,李海龙就揣个热水袋,暖一会儿手继续干活,手冻得红肿发痒,也只是搓一搓接着来;夏天像个蒸笼,修一台车下来,汗水能把工作服浸透,他就换一件,继续趴在车底检修。师傅看着他的“轴劲”,常跟其他徒弟说:“你们要是有海龙一半的踏实劲,啥手艺学不会?这小子,对车比对自己还上心。”

李海龙和工友研究汽车配件的装卸工作
“我觉得学修车,最难的是修电路,到现在我也最头疼修电路,但是难也得干!”初中那点电路知识太浅薄,李海龙就经常去承德的新华书店买各种修车的书籍,学徒的工资本来就不多,但是买学习用的书他舍得。“以前上学不努力,结果连高中都没考上,现在出来打工才知道知识的重要。”记得有一次,为了修好一辆老款奥迪,他晚上啃书本到深夜,白天干脆拿着书本边修边对照书本研究,就这样连轴转了三天,愣是排除了故障,让老奥迪重新平稳启动。师傅称赞说:“你小子还真行!”

李海龙拆卸要维修的汽车零部件
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,经过三年多的努力,李海龙从连修车工具都认不全的“门外汉”成长为公司的修车骨干。如今,他已经是公司维修故障排查小组的组长,手握汽车维修技师、福田品牌认证技师、新能源车维修资质三个资质证。每年经他手修的车得有几百台,客户满意率近乎百分之百。
刻苦钻研
以精为尺求极致
在汽车维修行业,技术更新的速度堪比汽车迭代的速度,稍有懈怠就可能落后。李海龙深知这一点,20多年来,他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敬畏之心和学习热情,在追求极致技艺的道路上从未止步。

李海龙向同事介绍汽车维修情况
有一次,一辆进口车变速箱老是换挡顿挫,车主在别的修理厂修了好几次都没修好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李海龙。他先翻了自己的修车笔记,找了几个类似的案例,然后围着车查了两天:查看电脑诊断数据,拆开来检查零件。最后发现,原来是变速箱控制模块有松动,导致信号传输中断。找到症结后,他认真地修好,按标准调试后,启动车子,换挡平稳顺畅,车主高兴地说:“李师傅,你这手艺,真是把车摸透了!”

李海龙调试汽车电子系统
李海龙文化程度不高,学理论知识的时候总觉得费劲,但他从不认输。为了看懂那些专业书和技术手册,他专门买了本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和《汽车维修专业词典》放在工位上,碰到不认识的字、不懂的术语,就逐字逐句查阅;厂里组织培训,不管是周末还是工作日,他每次都去,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,下课了还拉着老师问这问那。有次厂家发了本英文的维修手册,他看着头疼,就找厂里懂英文的年轻人帮忙翻译,把专业术语一个个标上中文,没事就拿出来看,慢慢也能看懂个大概了。

李海龙在工作室查阅修车材料
在日常维修工作中,他从不满足于“修好车”,而总是琢磨“怎么才能修得更好、更快”。排查汽车电路故障是个“麻烦事”——电路得一根线一根线捋,不仅费时,还容易遗漏故障点。他琢磨了好一阵子,根据电路的功能把车辆划分为动力、控制、安全等几个模块,检查的时候一块一块来,再配合专用的检测仪器,不光快了不少,出错也少了。他把这个“模块排查法”分享给同事,大家都觉得管用,厂里的维修效率显著提高。
如今,公司配备了多套不同品牌的汽车维修软件,修哪类车型就查看对应的软件,什么部位、什么情况都有工作原理图和解析,为疑难杂症诊断提供了极大便利。“软件能给你参考,但怎么判断故障、怎么精准维修,还得靠平时的积累和钻研。这就是‘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’的道理吧。”李海龙说。
传授技艺
以严为纲育新人
20多年来,李海龙带过的学徒有十几个,他们中有的成了修车骨干,有的去自己开店,还有人深耕新能源领域,成了行业后起之秀。他带徒弟有个原则:技术上严,做人上实。每次来新徒弟,他都会定制“阶梯式”培养计划,从基本功到实战技能,循序渐进。刚开始先练基本功,怎么用工具、怎么认零件,要求徒弟把每个零件的型号、装在哪儿都背下来,就连拧螺丝的力道,都得照着标准来,差一点都不行;等徒弟有了基础,他就带着一起修复杂的故障,先让徒弟自己分析,说出咋修,然后他再指出哪不对,手把手教怎么排查、怎么解决;徒弟快出师的时候,他还会故意在车里设点小故障,考验徒弟能不能查出来,过不了关,就继续练,啥时候练好了啥时候算。

李海龙研究汽车发动机配件
徒弟小王刚学拆变速箱的时候,因为没把零件按顺序放,组装的时候少装了个垫片。李海龙发现后,让他把变速箱拆了重新装,一遍不行就两遍,直到能熟练按顺序拆、按顺序装为止。他跟小王说:“零件放错了,不光车修不好,还可能出安全事故,咱手上的活儿,容不得半点马虎,得对客户负责。”小王后来常说,师傅这句话他得记一辈子。
李海龙从不藏着掖着自己的本事,他把自己的故障记录本给徒弟们看,还经常组织大家一起聊修车的心得,谁碰到难修的车,大家一起出主意。他常跟徒弟们说:“咱修车,技术重要,良心更重要。不能为了省事就糊弄客户,也不能为了多挣钱就夸大故障,得凭着良心干活。”他的徒弟曾建秋说:“师傅不光教了我们手艺,还教了我们怎么做人。”
磨砺匠心
以赛促技攀高峰
“参加技能比赛,就像跟高手过招,能看出自己哪儿不行,也能学到别人的好方法。”李海龙常这样说,这些年,他先后参加了多次省、市组织的汽车维修大赛,从第一次参赛的紧张忐忑,到后来从容获奖,赛场不仅淬炼了他的技术,更磨砺了他“永不止步”的匠心。
2018年,李海龙第一次代表承德市去石家庄参加河北省汽修大赛。首次登上省级赛场,他心里挺紧张。比赛前一天,别的选手都在宿舍聊天放松,他却跑到备赛车间熟悉场地,详细了解竞赛规程。他知道,比赛比的不光是速度,更得看细节,哪怕一个小零件装偏了,都可能影响成绩。比赛的时候,碰到一道发动机故障诊断题,他沉住气,先看零件有没有磨损,再闻闻油液的味儿,又用仪器读了数据,一步步排查,总算找到了问题。虽然那次没拿到奖,但跟全省的高手比过之后,他明白了自己哪儿还有差距,心里也更有了努力的方向。
2020年,他又去参加了省级比赛。这次他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准备,把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重新过了一遍,平时修车的时候,也特意练自己不擅长的地方。比赛那天,碰到变速箱异响的问题,他凭着平时积累的经验,很快就判断出是轴承磨损了,然后有条不紊地拆、换、装,整个过程没出一点错,最后拿了三等奖。评委老师说:“这小伙子,一看就是真心喜欢这行,手上有真功夫,对技术也够敬畏。”
2021年,承德市双桥区举办第二届汽车维修技能大赛,李海龙下定决心要拿个好成绩。为了备赛,他每天早上提前到厂里练实操,从发动机调试到电路检修,每个步骤都反复练,力求做到零差错;晚上回家,还会对着比赛规则琢磨,想想万一碰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应对;他还每天早上起来跑步,就怕比赛的时候体力跟不上。比赛那天,在电路故障排除项目里,他比规定时间提前了15分钟完成操作,而且修得又快又好,最终取得一等奖。
多次比赛,让李海龙看清了自己的不足。每次比完赛,他都会把自己没做好的地方记下来,回去后慢慢练、慢慢改。他常跟身边的人说:“比赛就像一面镜子,能照出自己的本事,也能逼着自己进步。只要有比赛,我还会去参加。”
坚守初心
以诚为本护民安
李海龙的工位旁,挂着一块小牌子,上面写着“维修无小事,安全大于天”,李海龙常说:“咱手里的扳手,拧的不只是螺丝,更是车主的信任和安全。”
2020年冬天的一个深夜,承德下着暴雪,已经下班回家的李海龙刚准备休息,就接到了公司的紧急电话:“龙哥,有辆120急救车在半路抛锚了,就在咱们厂附近的高速口,司机说刹车出了问题,车还等着送病人去医院,你能过来看看吗?”挂了电话,李海龙顾不上穿厚外套,抓起工具箱就往外冲。赶到现场后,李海龙二话不说,立即打开引擎盖,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检查刹车系统。雪越下越大,他握工具的手指都有些僵硬。他咬着牙,先用诊断仪读取刹车系统的数据,发现是刹车总泵漏油导致压力不足;接着,他趴在车底,顶着风雪拆卸ABS泵泄压,雪花落在他的头发上、肩膀上,很快就融化成水,顺着衣领往下淌。半个多小时后,刹车系统终于修好了。李海龙上车试了试,确认没问题后,才对司机说:“可以走了,路上慢点开,注意安全。”看着急救车打着双闪消失在风雪中,他才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冻得麻木,衣服也湿透了。
在承德的汽车维修行业里,李海龙算是“元老级”的人物,不仅以“技术好”闻名,更以“人品实、心肠热”被人称赞。随着名气越来越大,不少同行都来向他请教经营之道。他从不藏着掖着,反而主动牵头,联合当地十几家修理厂,成立了“承德汽修行业互助小组”,提出“诚信经营、规范服务”的倡议,带动大家一起提升服务质量,改善行业形象。
有一次,李海龙听到一位车主抱怨:“现在修车不敢随便找地方,怕被坑,还是你们这儿靠谱。”这句话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,他下定决心,要为规范行业做点什么。他先从自己的修理厂做起,推出了“透明化维修”服务:车主接车时,技师会详细说明故障原因、维修方案、所需配件和费用,出具书面清单;维修过程中,车主可以随时到车间查看,或通过监控实时了解进度;维修结束后,会提供配件合格证、维修记录,让车主“修得明白、花得放心”。
在他的带动下,“互助小组”的十几家修理厂也纷纷跟进,有的推出了明码标价公示牌,有的建立了配件溯源制度,有的开通了“投诉快速响应”通道。为了提升大家的技术水平,李海龙还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,邀请厂家技师来讲课,让小修理厂的师傅也能学到最新的维修技术。一个修理厂老板在加入小组后感慨地说:“以前总想着多赚钱,结果客户越来越少;现在按规范来,虽然单次利润少了,但回头客多了,生意反而更稳了。”
除了规范行业内部,李海龙还主动承担起科普的责任,经常走进社区、学校,开展汽车安全知识公益讲座。他常说:“我只是个普通的修车师傅,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能把手里的活儿干好,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,让车主放心,让行业更好,就够了。”20多年来,他从学徒到技师,从技术骨干到行业带头人,身份在变,但那份对“责任”的坚守从未改变,而且永远都不会改变。
(文/河北工人报记者宋宝军 图/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 林峰)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